夏日炎炎連續幾次白天磯釣狀況不佳,漁人看破還是晚上吹吹海風
餵一下蚊子比較實際,前兩次測試都是拿前打竿,雖然有起魚,但還是被欺負
晚上十點出發後,到釣具店只剩下大白蝦可選擇,挑了十隻小搞搞就好
老釣點一年比一年差,漁人猜想應該有固定釣友在作釣,原先每到必咬的點
到現在幾乎沒有咬口,索性移動在週邊的位子又讓漁人探到魚群聚集粽群
一個好的釣點,只要季節對、潮水到,通常下前幾竿就知道有沒有目標魚。
綁好釣組才下第二竿,漁人在叨竿收滯線時,竿尾就傳來頓點,隨即拉竿!
原來是尾紅鰽,希望有一就有二!有小就有大!但天不從人願..............
堅持一個多小時依然沒有咬口訊號,只能再移動位置了,時間剛好滿潮頂
釣座位置前的肉粽堆疊稍有不同,水下肉粽延伸蠻出去的,滿潮時僅露出
幾處粽頭,即使站在最下層肉粽已超前打方式,還是探不到最外側粽緣。
之前在粽場以前打作釣時,通常是以較重鉛方式來探中、下粽層的魚群
也就俗稱〝捅洞〞方式來找魚,鉛重直感好操控,能明顯感受出餌的位置
及釣組狀態!雖然也曾嘗試落入式釣法來作釣,但操竿控餌經驗不熟練下
往往是掛線收場〈漁人沒有用掛底來詮釋,是因為鎖定釣棚是在肉粽群的
中、上水層〉經過幾次測試後就放棄走回頭路...依賴鉛重直感的安全感
前一陣子又拿磯釣竿玩輕號數釣組,對於操竿控線上又有些新的體驗
打破自己對作釣上的迷思,這次剛好釣場條件配合下,來驗證一下想法
索性子線上的1.0中通鉛換成2B咬鉛,用不同的方式來探探這樣子的水層。
大小約15公分的白蝦,配上2B咬鉛重量,要抑制蝦頭往下的作用好像不大!
漁人目的就是如此,在場子、潮段的配合下實施,舊經驗上有幾次作釣經驗
都是下竿初試,餌一落水就發生魚搶餌的情況,所以並不代表魚都只會在
肉粽中〈縫〉下〈底〉層才索餌,以輕鉛或是不加鉛的方式來鎖定肉粽上緣
能讓餌停留的時間更久,加上釣手操竿操弄,誘使目標魚上浮搶餌。
改完釣組後,掛餌下竿,漁人不急著收線,只輕叨住線組,讓活餌能多探索
越是自然落下的釣組,越能激起魚的攻擊性,若無咬口時仍須多點探試
探索完!小移動幾顆肉粽後,一次提竿晃餌中,突然出現一個小咬口
輕輕微微地敲了幾下,竿尾緩慢下凹,二話不說馬上作合!嗯......沒啥力?
還以為是小小班,浮出水面後拉近,才發現還不小!測量後是隻近55公分石斑
後續又起了一隻30公分級石斑,作釣時間不到三小時收竿,這次簡單的測試
找到一些新的想法,有些疑問尚未找到答案,也有想驗證的作釣方式!
回家後先補個眠,早上處理石斑時,看著鼓鼓的胃囊,猜想著裡面會是什麼?
結果是一隻石蟳仔,這跟先前的觀察推論似乎有些關聯了!找時間再來去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