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隻哥前陣子起了不少大黑,大紅後!日感無趣..........
說想要體驗ㄧ下前打不同的樂趣,請我規劃ㄧ下,大家都生活在北部也不用捨近求遠,來個在地釣場,在地新體驗吧!
漁人選定直落堤,肉粽場,河口堤岸大概是台灣最常見的基本類型場也各有愛好及專精的釣友,既然小隻哥已經失去當中的樂趣我們就來複習ㄧ下吧!讓小隻哥重捨對前打的熱情吧。
小隻哥前陣子起了不少大黑,大紅後!日感無趣..........
說想要體驗ㄧ下前打不同的樂趣,請我規劃ㄧ下,大家都生活在北部也不用捨近求遠,來個在地釣場,在地新體驗吧!
漁人選定直落堤,肉粽場,河口堤岸大概是台灣最常見的基本類型場也各有愛好及專精的釣友,既然小隻哥已經失去當中的樂趣我們就來複習ㄧ下吧!讓小隻哥重捨對前打的熱情吧。
圖一 石班吐出的石蟹腳
這一篇說來有些怪怪的,是剛好有網友提問照片中的細節,漁人就簡單
作個心得分享,這次要說的全不是魚,而是釣獲魚口中吐出或是胃中所
取出的殘餘物,早些年漁人也未去留心到這一點直到認識柱間師傅後,
才恍然大悟把過去的片段畫面一一給連貫起來...
石斑很多人都釣過,也應該遇見釣上石班後,魚嘴內會吐出蝦、蟹、魚
因為滿常見的,一般觀念就是石斑兇悍、口器大,所以會一口吞下獵物
全年度其實都能釣獲石斑,但在經驗上夏季數量來的多,有一次作釣時
柱間師用白蝦釣獲40up石班上岸,隨即吐出一隻近八公分大的石蟳
而且還是活的,讓我最傻眼的是,柱間師傅居然鈎上它,再一次下竿
不到一會又起一尾30up石斑,現在是演哪一齣的?我都看不懂......
圖二 石班吐出的小魚屍
柱間師當天作釣後說,下一次上課要我帶些青蚶或是大紅腳來
果不其然,事出必有因!當天柱間師用螃蟹連起數尾良型班
我終於忍不住問了,螃蟹有這麼強ㄛ?柱間師說不是螃蟹強!
而是暱食習慣,你有沒有發現在場內使用白蝦雖然是萬能餌
但卻經常遇上雜魚來消餌、不然就是落底後被螃蟹夾住?
前幾次作釣中很常遇見,但上回在同一場子,是否有感受到螃蟹
訊號變少了,再者所釣獲的石斑口內幾乎都有小螃蟹,直覺判斷
可能有一定數量的石斑靠近,才會讓螃蟹們紛紛走避後訊號減少
因此才會特別提醒漁人要帶螃蟹來測試咬口狀況。
石班的排泄物若有觀察到的話,通常是粉粉灰灰的,很少見到有顆粒狀
跟吃魚、蝦、蟹的習性有很大關連,石班口腔內有齒和鰓耙等構造跟
一塊很大的擴約肌,石班在吃下甲殼類後,並非像黑鯛將食物咬碎吞食
而是在口腔內將其悶死、腐敗後吞食消化,其中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水溫!
夏季水溫高,有加速腐敗效果,所以為何常見到吐出殘骸都是黃黃紅紅的
加上一股惡臭味!
圖四 石班吐出的螳螂蝦
漁人問了柱間師,那有沒有所謂作釣指標參考,例如季節性...?
得到得答案是沒有!因地制宜、用心觀察、大膽假設,前輩如是說!
不過這個推論倒是相當有趣,大家當作參考就好,並無實驗依據!
這跟作釣是否有決對關聯性,漁人想就看大家用什麼角度去思考。
圖五 胃囊內的青蚶
在談完石班後,接下來就是最常見的黑鯛了,黑鯛愛吃蟹.蝦.螺.貝類
從釣獲黑鯛中,若仔細觀察ㄧ下魚肚裡,不難看到這些殘留物,這些
殘留物,漁人歷年觀察下和作釣有不少關連性在!
圖六 黑鯛胃囊內的貝.蟹.螺
前兩年冬季在南部作釣時,當天所釣獲黑鯛肚裡全是蚵息仔,場型沙底
粽腳,從外觀上完全找不出關聯性,漁人也是疑惑許久,這些吃蚵息仔
的黑鯛到底何處來?是在地魚?還是在某處吃完再跟著流水到此處?隔日
天未亮趁乾潮底到釣場ㄧ探究竟!人總是看自己看到的地方,漁人也不另
外,肉粽外觀上完全看不出端倪,但這非漁人要的答案,起身ㄧ跳!跳下
沙灘鑽入粽腳內,剎那間愰然大悟,不禁暗笑起來!
圖七 黑鯛胃囊內的蚵息仔
肉粽下陰暗處長滿整片的蚵息仔,難怪漲潮時所釣獲黑鯛肚裡會有此物
,既然知道黑鯛會隨潮水進來暱食,哪就要來測試ㄧ下黑鯛族群數,次
回帶上金寶螺作釣,除了以相似物作釣,再者就是在有限潮段內將魚群
誘留,整體上咬度算不錯,只是操控度不夠,僅釣獲良型黑鯛十多匹,
脫鉤狀況不少,日後只要見到場子內有此條件,漁人必將此場收集至必
測釣場名單中。
圖八 黑鯛胃囊內的藻類
其實黑鯛也是會吃藻類,但以藻類專攻黑鯛的釣法好像不多,先前
冬季在北部某發電場外粽區,所釣獲的黑鯛體內幾乎都有藻類,今年
初春阿土伯所釣獲為數不少40UP黑鯛,體內也發現滿滿大菜青,
魚體共通之處就是偏瘦!後來詢問部份前輩說是環境上食物缺乏因素
,黑鯛才會大量去食用藻類,其實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場子內應該還是
有足夠的食物才對,為何黑鯛只單吃藻類?這一點漁人看來還需要些
時間來累積經驗囉。
圖九 黑鯛胃囊內的豆仔魚屍
魚肉、雞肉、豬肉在中南部作釣使用上,算是蠻常見的!土黃魚、豆仔魚
虱目魚和不知名小魚常常在較大型的黑鯛魚肚內發現,漁人先前文章有
提過鹿港冬季的魚肉沉底釣法,不管是浮磯鈎螺鈎蝦,或是沉底鈎青蚶
甚至是漁人的前打釣法,都也只能乾瞪眼,看著老者以魚肉起出一尾尾
兩、三斤的黑牛,簡單的釣組內卻蘊藏著無數的經驗,雖然不太掌握的
到訣竅,但從一次次觀察中,老者從固定節氣、潮段、選點中也慢慢看
出一些端倪了。
圖十 黑鯛胃囊內的蚵
看了以上內容僅供參考,看倌們是否有新的思維,釣法千變萬化
等待人們去開發嘗試!也許會打龜!或者是爆桶!
測試作釣過程始終才是值得玩味的......
照片來源東京灣黑鯛研究會-野島防波堤
2015年7月22日 週三
天候:晴多雲 西南風
満潮:14時40分 中潮
餌料:白蝦
時間:14時20分〜16時30分
這陣子都把目標放在紅鰽、石斑身上,近期大西南肆虐,紅鰽不靠岸
前幾日夜裡帶了些大青蚶去找石斑,沒遇上大物,但石斑體型都在40up
粗子線、大鈎子對應石班,整晚卻來不少黑鯛訊號,本來想改釣組作釣
後來想想還是認真釣石斑吧!〈其實是釣不到黑鯛....〉
次日下午挑了空檔時間在去,西南風大,感受上有56-8部份浪腳會上來
放眼望去場內無人,其實大西南的確是不好作釣,所形成的浪腳在夏天
平如鏡的海象來說有如一顆震撼彈,到場後組好釣具,岸下湧浪有如
日本著名的野島防波堤,形成一處處迴流真得很漂亮,大概也只有冬天
才有機會見到這種景象!
側風加上湧浪,思考一下釣組配置,目標既然是黑鯛,釣場環境狀況
推估會大大讓黑鯛降低鎖餌戒心,先3號子線、5號鈎、4B來測試看看
避免細線斷線後,魚群驚嚇帶開,下竿後魚訊馬上出現,從咬口不大
頻率密集來看,是黑鯛!但體型應該不大,小跟一下作合弓魚!
是尾巴掌大的黑鯛,從咬口頻率、魚訊表現到魚口著鈎位置,感覺上
將會是一場熱鬧的釣遊。
就這樣一路從黑鯛、黑點、玳瑁石斑、黑貓仔、尖梭、竹梭、石咾、加志
秋姑等因為氣候條件靠岸,陸續出水!真的又讓漁人驚訝了!可惜手機
沒電後續沒辦法將活體照片拍下紀錄......
活餌桶幫浦也跟著罷工沒電,白蝦陸續掛點,雖然咬況好到連死蝦都吃
不過我想這樣就夠了,這次漁人又體會到柱間老師所說的奧意。
照片來源-陞哥
上篇文章中〈夏夜紅色魅力-銀紋笛鯛前篇〉有簡單說明了一下漁人作釣紅鰽經歷,經過入夏後這一段時間在北部又體驗到不少心得。
但首先要介紹的就是封面上的照片,這是南部前打特種部隊前輩-陞哥,在今年初岸釣用這一類釣法所釣獲的16.5公斤的大紅鰽,先前有分享過小傅前輩的〝南部朗鋼絲釣法〞直到現在仍有部分釣友熱衷此法,聽了陞哥說,這類釣法也不是那麼輕鬆,經過了12連摃才遇上它,也不斷在修正作釣方式,透過摸索、測試追求那夏夜裡令人血脈噴張的暗黑巨物,漁人不得不讚揚,台灣人能將在地釣法發揮淋漓盡致,我想連日本人看了都會敬畏三分。
在南部嚐到紅鰽的甜頭後,漁人也跟著陷入了追求大物索餌的震撼感,但南部也是有休假偶爾回去!那該怎麼辦?北部沒大型紅鰽嗎?這一點漁人也不是很清楚......因為能收集到的資訊不多,回想曾經看過的文章或是釣友的魚獲照,北部似乎專攻這一類玩法的釣友不多,總是零零星星。
有夢就要大膽假設,努力去驗證,從南部的經驗為基礎延伸至北部來,是對?是錯?還是要試過才知道,從緯度、環境類別、海水鹹度、氣水溫等南北部大不同,所影響到的作釣季節、餌料選擇、作釣方式、釣組搭配因素,也都是環環相扣!
套句華麗師所說,當一位前打玩家追求就是作釣的過程,一種從無到有,找出各個場子特色因子、透過不斷的摸索測試,來驗證自己對場子環境分析及觀察能力,評估出最有利的作釣方式
找釣點測試是過程中最辛苦的一環,所以為何有些人不愛分享自己經常作釣的釣場,因為是花了許多的時間精神、金錢力氣累積來的,但要補充,有些點其實不起眼,就在你我身邊ㄛ!
不捨近求遠!就從最經常作釣的八里沿岸開始找起,直落堤、肉粽場、有河口交匯、礫石沙底混合型態,這些參數就和中南部很相似,漁人就從直落堤先找起,雖然都是在同一範圍內,分別從乾潮反漲1-5分、5-10分:滿潮反退10-5分、5-1分反覆測試了數次、幾週!終於從粗糙的數據中找到了紅鰽的咬口訊號,可惜釣獲的體型大多在30-40公分上下,離所設定的基本體型還有些距離。
直落堤試完後,再來當然就是漁人慣釣的肉粽場,粽場複雜度高,相對更適合目標魚紅鰽,喜愛在有掩蔽物活動討食的習性,測試釣場的基本功就是從頭來過,再從乾潮反漲1-5分、5-10分:滿潮反退10-5分、5-1分反覆測試!這段期間當然又是經過數次的打龜....都未見理想中的紅鰽現身,都有點快放棄之際!心想既然找不到理想體型紅鰽,測試期間也陸陸續續都有釣獲40幾公分的石斑,那就加減釣吧...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換上大白蝦來打石班,初期配上5分中通鉛作釣,發現似乎咬口不好,再修改成3B咬鉛,鈎的位置也改成頭部,靠著粽場吸引水流進入粽內,果然第一次就來敲餌,起了一隻45公分石斑,石班這個部份只是插曲!是因為後續作釣中,來了一記強烈魚訊...連續兩三下的敲餌後就往外衝去!這.......?這個訊號不就是目標魚的基本魚訊嗎?嘿嘿...雖然斷線而去,但漁人心中不禁的暗爽起來,終於出現了!立馬重新綁上釣組8號線、9號鈎先試試,稍做移動下竿試釣,餌一到底,在輕提準備晃餌時又來敲餌接著竿尾直接順勢下凹!這咬餌方式肯定不小,開槍弓魚,魚立即往外衝去,有了南部粽場經驗,小弓幾下就將魚順利出水,是尾40公分級的紅鰽!
當天作釣後紀錄了當天的條件風向、潮水時段等因素,大家一定覺得奇怪,為何紀錄風向?因為在後續作釣的數據中慢慢觀察初差異性〈這段先放到後面再談〉在以為掌握到作釣的黃金潮水後,漁人和大師兄從四、五個小時盲目探釣到最後鎖定一、兩小時黃金潮水,特定位置作釣,後續也皆有釣獲40-50公分級的紅鰽,大師兄說希望今年有機會能在北部遇上70公分級的巨物,話一說完!每況愈下,釣魚人真的不能開支票,一開就跳票!
如何說?大家應該知道粽場本身就不是利於作釣起魚的環境,加上粽石上長滿石蚵藤壺,線組磨斷、割斷有如家常便飯樣,只好上修子線號數從最早起魚的5號子線一路8號、10號、16號、18號也是多撐幾秒罷了,加大子線並非是對抗紅鰽的怪力,主因環境造成紅鰽的生態習性就是在障礙區生活,想釣牠當然要選擇這種場子,中魚後在肉粽內一來一往,線組全是在最不利的狀態之下運作,運氣好18號子線磨成3號起魚,運氣差立即斷線而去,重點來了!為起魚不斷加粗子線,但斷線戲碼依然上演,吃鱉的不只是這個!!!逐次發現魚訊越來越少,到只敲餌一下就不見,演變到完全沒有魚訊.....就這樣過了幾週,和大師兄討論會不會是吃餌的潮水改變?還是反覆測試!全部打掉重練!過程中還是有遇上零星敲餌,但就是不咬餌,即使咬餌一咬就放!苦惱!苦惱!苦惱!所以說三次!
原本計畫是在上豬母挑戰的,出發當晚船長詢問...還有誰沒登記的?阿全便說豬母四個人! 船長:豬母已經有四個要上囉!我跟阿全四眼相對愣了一下...我即提口大蜈蚣有人上嘛?船長回:大蜈某郎寫......啊某一定ㄟ凍去喔!最後我們還是先登記了豬母,到了再說! 午夜到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