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陞哥
上篇文章中〈夏夜紅色魅力-銀紋笛鯛前篇〉有簡單說明了一下漁人作釣紅鰽經歷,經過入夏後這一段時間在北部又體驗到不少心得。
但首先要介紹的就是封面上的照片,這是南部前打特種部隊前輩-陞哥,在今年初岸釣用這一類釣法所釣獲的16.5公斤的大紅鰽,先前有分享過小傅前輩的〝南部朗鋼絲釣法〞直到現在仍有部分釣友熱衷此法,聽了陞哥說,這類釣法也不是那麼輕鬆,經過了12連摃才遇上它,也不斷在修正作釣方式,透過摸索、測試追求那夏夜裡令人血脈噴張的暗黑巨物,漁人不得不讚揚,台灣人能將在地釣法發揮淋漓盡致,我想連日本人看了都會敬畏三分。
在南部嚐到紅鰽的甜頭後,漁人也跟著陷入了追求大物索餌的震撼感,但南部也是有休假偶爾回去!那該怎麼辦?北部沒大型紅鰽嗎?這一點漁人也不是很清楚......因為能收集到的資訊不多,回想曾經看過的文章或是釣友的魚獲照,北部似乎專攻這一類玩法的釣友不多,總是零零星星。
有夢就要大膽假設,努力去驗證,從南部的經驗為基礎延伸至北部來,是對?是錯?還是要試過才知道,從緯度、環境類別、海水鹹度、氣水溫等南北部大不同,所影響到的作釣季節、餌料選擇、作釣方式、釣組搭配因素,也都是環環相扣!
套句華麗師所說,當一位前打玩家追求就是作釣的過程,一種從無到有,找出各個場子特色因子、透過不斷的摸索測試,來驗證自己對場子環境分析及觀察能力,評估出最有利的作釣方式
找釣點測試是過程中最辛苦的一環,所以為何有些人不愛分享自己經常作釣的釣場,因為是花了許多的時間精神、金錢力氣累積來的,但要補充,有些點其實不起眼,就在你我身邊ㄛ!
不捨近求遠!就從最經常作釣的八里沿岸開始找起,直落堤、肉粽場、有河口交匯、礫石沙底混合型態,這些參數就和中南部很相似,漁人就從直落堤先找起,雖然都是在同一範圍內,分別從乾潮反漲1-5分、5-10分:滿潮反退10-5分、5-1分反覆測試了數次、幾週!終於從粗糙的數據中找到了紅鰽的咬口訊號,可惜釣獲的體型大多在30-40公分上下,離所設定的基本體型還有些距離。
直落堤試完後,再來當然就是漁人慣釣的肉粽場,粽場複雜度高,相對更適合目標魚紅鰽,喜愛在有掩蔽物活動討食的習性,測試釣場的基本功就是從頭來過,再從乾潮反漲1-5分、5-10分:滿潮反退10-5分、5-1分反覆測試!這段期間當然又是經過數次的打龜....都未見理想中的紅鰽現身,都有點快放棄之際!心想既然找不到理想體型紅鰽,測試期間也陸陸續續都有釣獲40幾公分的石斑,那就加減釣吧...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換上大白蝦來打石班,初期配上5分中通鉛作釣,發現似乎咬口不好,再修改成3B咬鉛,鈎的位置也改成頭部,靠著粽場吸引水流進入粽內,果然第一次就來敲餌,起了一隻45公分石斑,石班這個部份只是插曲!是因為後續作釣中,來了一記強烈魚訊...連續兩三下的敲餌後就往外衝去!這.......?這個訊號不就是目標魚的基本魚訊嗎?嘿嘿...雖然斷線而去,但漁人心中不禁的暗爽起來,終於出現了!立馬重新綁上釣組8號線、9號鈎先試試,稍做移動下竿試釣,餌一到底,在輕提準備晃餌時又來敲餌接著竿尾直接順勢下凹!這咬餌方式肯定不小,開槍弓魚,魚立即往外衝去,有了南部粽場經驗,小弓幾下就將魚順利出水,是尾40公分級的紅鰽!
當天作釣後紀錄了當天的條件風向、潮水時段等因素,大家一定覺得奇怪,為何紀錄風向?因為在後續作釣的數據中慢慢觀察初差異性〈這段先放到後面再談〉在以為掌握到作釣的黃金潮水後,漁人和大師兄從四、五個小時盲目探釣到最後鎖定一、兩小時黃金潮水,特定位置作釣,後續也皆有釣獲40-50公分級的紅鰽,大師兄說希望今年有機會能在北部遇上70公分級的巨物,話一說完!每況愈下,釣魚人真的不能開支票,一開就跳票!
如何說?大家應該知道粽場本身就不是利於作釣起魚的環境,加上粽石上長滿石蚵藤壺,線組磨斷、割斷有如家常便飯樣,只好上修子線號數從最早起魚的5號子線一路8號、10號、16號、18號也是多撐幾秒罷了,加大子線並非是對抗紅鰽的怪力,主因環境造成紅鰽的生態習性就是在障礙區生活,想釣牠當然要選擇這種場子,中魚後在肉粽內一來一往,線組全是在最不利的狀態之下運作,運氣好18號子線磨成3號起魚,運氣差立即斷線而去,重點來了!為起魚不斷加粗子線,但斷線戲碼依然上演,吃鱉的不只是這個!!!逐次發現魚訊越來越少,到只敲餌一下就不見,演變到完全沒有魚訊.....就這樣過了幾週,和大師兄討論會不會是吃餌的潮水改變?還是反覆測試!全部打掉重練!過程中還是有遇上零星敲餌,但就是不咬餌,即使咬餌一咬就放!苦惱!苦惱!苦惱!所以說三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