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阿波選用問題

很好奇的想問各位前輩
如果釣場10米深、直落提防、水左右流
這樣該用多重的阿波?
我看很多前輩只用3B或5B
疑問是 水深這麼深這麼深用這麼輕要沈很久耶
不懂為什麼要這樣慢慢沈、明知道魚在底下
為什麼要釣這麽輕的阿波呢?
還有就是想問、水中跟潮受差別在哪?功能在哪?



在很多時候,餌在水流中沉落的狀態,是誘發魚兒攻擊的關鍵~這是之所以有人愛用輕釣組,以及為什麼子線要用長的原因。

而10m看似是個頗深的深度~可能是人本的認為:厚!掉下去會踩不到底....會GG喔。

但扣除3m子線長度後,丹錐深度遊動距離,約就只剩四潯多一點。

樓主下回到海邊時,先不急著釣,丟一個3B咬鉛在磯際,計算下它沉落的速度,你就會對地心引力恢復信心。

以目前普遍一般釣友習慣的釣距,約就兩三竿之內,風線受風或水的影響長度不算大,實際上在一般微風環境釣10m深度,用5B釣組就很OK了。

我想您又會想問~~那1.0、1.5規格的,不就要到30m深的釣場用啦?

那就要先擺脫一般釣友,喜歡在空氣裡空想的毛病先嘍。

在瞄準深層目標對象時,除了深度考量,別忘了還有釣距的問題需要納入考量元素。
而事實上釣距間,風線受到的風或水干擾,對釣組下沉的影響,是多過光是要求釣組下沉的力道。

要確保重量,可以把釣組順利拖下設定的深度,以及長距離的風線,較大規格的丹錐是必要的。

當然,如果您只要釣冬磯活躍的黑、白毛之類,追食泳層較廣的季節對象時,我覺得5B以內應該都是足夠了。

不過您要對較重的規格比較有信心,也是無妨,用1.0的快到達定位,餘下的3m深度,讓子線去表演「緩落」、「自然」也是沒問題的。

而如果要遠攻離岸較遠,深處的瀨區黑毛群時,還是務實點,挑重點的規格,會比較容易達到目的。不過,因為日本模特兒沒這齣戲碼,所以時下高手也大多不玩這套,僅都還是以磯際至放流這個範圍,做為腳本,照本宣科而已。

說到潮受,其實就是水中,說水中,其實也就是承受潮流的潮受,這樣說懂吧?!體格小一點的水中,和潮受功能是差不多的,差別只在塑膠潮受,可以做得更小巧,搭配更輕量的釣組,來發揮水中的作用。

題外話,應該也有不少釣友對「長子線」或「緩降的餌」,與「短子線」與「沉快點」間,會有非常多的分歧見解,但相信我,幾十年超時數的體驗,前者會讓你不需等魚瘋狂大咬,就能常有大咬。後者當然也能釣到魚,但明顯的效果就差很多。

我從古早子線中間必夾一粒咬鉛,那個鉛從特大(約5B),演變到3B,再降至2B~B,到現在子線中段絕不咬鉛,至多為穩定餌的姿態,在緊埃著鉤子上方,夾一個G4或G6米粒鉛。

這是我個人的演化過程,提供參考。

重墜短子線,或是子線夾成機槍彈帶~好幾粒鉛,不是釣不到魚,是效率會差很多很多,當魚正常時,你會覺得不太咬,花花咬,甚至不咬。只有在天候機會,季節機會,或是魚群集結機會,瘋狂的不GY的時候,這樣的方式才會大咬。

要常大咬?還是一年偶爾大咬幾次?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阿波校調水平

用丹錐在流動或激波環境下,絕對是要調平水或至少接近平水的程度,才能充份發揮這個小圓球的最佳功用。


以兩個方面來看,波體沒水體積越多增加了與水同調(步調、節奏)的密合度。而露出水面的部份越少,能減少對水下體積跟隨水節奏的干擾。 
 
您可仔細想想,中通波線組是從波頂穿下,垂釣過程中風線部份是對乘流效果最大的干擾,有風當然不用說肯定是擴大干擾的,而當無風流出一段距離後,風線貼在水面或是在水面之下的部份,都是隨著波組所在不同位置的風動或流動,絕對是會牽動波組的動向。 
 
而如果你把波盡量都沒在水面之下,相對的波本身由所在位置的水文附予的動能也會比較大一些些,這和水中的意義是一樣的,應該不難理解。釣組帶著餌,在正確的棚層中若能越接近誘餌的動向與節奏的話,咬口的機率是絕對較高的,而若一搓誘餌從大路漂過後,你的釣餌才在偏離的巷子裡婉延慢行,要跟大部隊正面交鋒的機會自然就少了。 
 
而在一種情形下,我也不一定把波調到平水,那就是流速極緩甚至無流的灣底標點,如果又沒側風干擾的話,調不調平水就無關緊要了。 


漲潮、退潮咬口關係

簡單的說~ 
各釣場視地形與潮流的搭配,所造成的大環境與標點間的相互間水文關係,是決定魚群進點或是開口的關鍵。有的吃退有的吃漲,還有的不是照漲退關係,而是隨機性的因潮表強弱,影響到潮裡的左右流勢,某一向流時有咬口,轉一向就全停.....妙、妙、妙! 
 
更坦白的說,磯釣對咬口潮水的認知篤信口訣的,是釣的不夠透徹。 
 
而認為一定漲咬退不咬的是根本釣的經驗少的可以,要不就是釣魚懶得用腦的.......很殘忍的說法,但卻是事實。 


阿波選用及下沉關係

校长,老冯刚入矾钓门,别怪我问题多。 
 
如使用同一规格的丹锥,夹铅配重平水后,理论上钓组的阻力和浮力应该是相同的。因为丹锥加夹铅的重量和排开海水的重量相等,而同型号丹锥体积和外型相同则水阻力应该也相同。 
那么,为什么要选用不同B数的丹锥呢?能否通过在线组上调节配置夹铅,使用5B波也能达到B波的功效呢? 


是的,關於這問題我記得在磯釣黑鯛裡好像有說過,那是基於以往的旅行釣魚經驗,省帶一些數量的波。也曾在大木產品中實現這個理念,如VIP波先前的只有2B、5B、0.8、1.0四個規格。 
 
而這個權宜變通的方式,有時並不適用在各地釣友的垂釣環境中,許多地方的釣場都是2-5M間的淺場,往往用個2B或B規格波就遊走各釣場間,這樣環境下就沒必要買大規格的波來做這樣的調適空間。 
 
另一個重點是,在魚比較刁口的時候,釣組沉落速度的問題,太突兀的瞬降,很容易引起刁魚的戒心,如果您在這種時候釣組上有一處集中重些的鉛荷,就會有速降的疑慮。所以,視您經常垂釣的環境,來決定是否該準備更針對性的規格,在平日使用上會比較方便。而若是到陌生地方遊釣,您提到的這個方式,也是很好的出釣前準備方向。


南極蝦下沉狀態

這問題~每個標點每個時段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磯釣要是有制式規格答案,我想也不會讓我沉迷幾十年的,是伐?!哈哈! 
 
很早就在論壇說過,如果經驗不足的話,到海邊別急釣,先灑下你當天調拌好的誘餌,認真的看落水後的行速、沉速,然後再來組你覺得適何現況的釣組。 


釣組沉得比誘餌快,是必然也可以是非必然。 
 
3-5M的淺場,我會組很輕量的釣組,讓鉤上的餌能同調的沉速。而深場的話,最起碼要讓下段子線段的沉速,能盡量與誘餌沉速同調。這一點對刁口時的鯛,是很重要的細節。 
 
也許在魚多到不行的年代,這並不是很重要的事,用個5錢墜子的釣組,也能爆箱,但當魚變少變精一切變得詭異時,釣餌速沉卻是打龜的主因。 
 
 
您的問題中,也說出了一個至要關鍵。一個標點,要是沒有集魚的水文或地理條件,就不能稱為一個好標點。.....這也是很多人沒有去思考的細節,總認為有水、有流就能稱之為標點。 
 
在一個南極蝦丟下會漂漂流無盡頭的水域裡,就算你換了一丟直沉底的麵糰,也至多只能撿個幾尾匆匆而過的魚,熱釣10分鐘,冷場一個鐘......這樣的點,一般我不會稱之為「標點」。 
 
仔細想想這問題......比去鑽牛角尖想....蝦沉多快來得重要。 


中通阿波VS外掛阿波

這個問題牽涉的範圍太廣了,在這裡只能就較表面的觀點來做扼要的說明....要不可得打字打到休克..呵! 
外掛波與中通波基本上在操作觀點上是沒太大差異的,但是由於結構方式的不同,令得在操作的同時,產生一些必然的差異;例如中通波受到釣線的控力是由頂端傳入,而外掛波則是由下端。另一方面來說,就是中通波在操控時,有「抽」或「吊」的意象,而外掛波是「拖」的方式。也由於動向的不同,當操控動作發生時,釣組對操縱引力的阻抗,是中通釣組的較小,而外掛釣組的阻力稍大些。 
也單就這一點點的差別,造成了某些環境中的效果差異,例如說,當風與流對垂釣的影響不大時,當然使用中通釣組,可以讓釣者的操縱技巧盡情發揮,也可藉由中通的良好直感,感受到水底釣組的回應。但是若垂釣當時風與流的情況,產生對垂釣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時,外掛的優點就比較突出了,上述因引力位置不同,釣組對引力的阻抗較大,可減少因風or流造成流程中釣組預期外的偏移,而也因母線與子線的聯貫是由波底通過,母線受風線的扯帶機會減少。同時,也較利於釣者在惡劣環境下,使用稍大幅度力度的操控,增加了釣者在操縱上的確定性。 


人工堤岸攻略

有堤就一定有工事基礎,是比較怕是會淤沙泥的老港,年代久了基底堆石都給泥沙覆過了,那就真是沒啥好玩。 


1/你先試下堤腳附近會不會掛底。會的話就繼續....................................... 
 
2/用探底大法探測堤邊對出10m範圍內的狀況........一般十幾米深的堤,至少會堆兩層以上的沉箱,有的是呈階梯狀堆疊。 
 
以上兩個試過後回報一下,謝謝! 
 
約略的港型畫來看看〉最好是提供座標,我上Google map看比較確實。看狀態才知道那些範圍比較容易成窩,還是必需挑潮段釣的標點。 


誘餌施打問題

1/誘餌中誘魚的關鍵~把魚從他處引來的嗅覺味覺效應在南極蝦,而進點後若你是採誘餌直擊標點的打法,粉料也能起到視覺刺激的效用,而若只是打在浪腳磯際,讓流沖帶的話,基本上粉料在垂釣中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2/誘過多一段時間後是會讓魚刁口玩餌沒錯的。但現在一般人一桶餌中60%以上是粉,撐不著魚的。而一桶餌中2塊磚,如果在一群30-40尾的斤級鯛的標點裡,也餵不撐它們。比較怕的是整片麥片多的誘餌,一斤麥片估計可以撐死7-8尾斤鯛.......... 
 
3/如6樓東海兄說的,您太急啦!還沒開釣就先灑一堆下去,萬一流速快些,或是開竿過程流向有變,那........前邊灑的餌不就是送客用的啦! 
 
4/別信餌料包上寫的重、輕、飄..等屁話,入水後吸引魚都是要靠生鮮主料的氣味,以一般習慣以南極蝦為主料的浮游磯釣,南極蝦在標點中的流速與沉速才是釣者應注意的重點。除非用粉丸餌釣時,是採用把魚定在某個範圍中的策略,那就最好不要有具體的南極蝦來分散魚的注意力。 
 
誘餌打的頻率與一勺的量,說真的5樓那傻瓜還真說對了,是要看現場的水文來決定,並沒有一定的公式套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在岸際你觀察的到的範圍,慢慢打幾勺觀察流動與下沉速度...然後依其做為推算標點中落點與狙擊點的關係。 


大陸沿海早幾年前的漁況,讓很多磯釣新人成了速成高手,但在幾年的環境變換之後,是會讓原本自我感覺極佳的速成高手,一下有了莫名的失落感~~不要放棄,相信我這才是磯釣樂趣真正的開始。以往魚多到用腳踩都有的年代,釣魚只是一種運動而已!!!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沙灘磯釣

浮游灘釣黑鯛,首重的是灘況的選擇,並非所有的沙灘都有得釣的。 
 
要在沙灘浮游釣黑鯛,必需是有底礁的沙灘海域,礁不用高大,能浮出沙底半尺一尺就夠了,重點要有均勻的分佈,密度越高能聚的鯛量越多。但是這樣的沙岸有個特色,隨著季節風浪與海流,以及颱風等因素,沙灘的沙會不定律的來去搬遷,沙厚時礁就低,甚至礁完全被覆沒,這情況出現時連個鬼鯛影也沒有。而若當被海龍王部隊沙搬走多些了,礁露臉時,鯛群又會來這裡覓食了,此時正是浮游灘釣鯛的時機。 
 
所以,常有一些新後進釣友常狐疑的說:奇怪!去年這時間來這沙灘釣,拉到手痠,今年怎誘了三天一尾都沒見到?!這正是標點地形變化造成的結果。其實不只外表沙灘型態的標點會發生這情形,我們垂釣黑鯛的礁沙海岸,也有一些標點有這種變化發生,特別是沙面積看起來較多的海岸~~所以下回在這樣的地方碰上大咬時,稍稍用心記憶一下當天的沙與礁狀況,對您日後再來此垂釣,會有判斷上的幫助。 
 
浮游灘釣的釣組由於水深一般都屬3-4M以內的淺場,建議是採用B規格最大育至2B規格的丹錐固定式釣組,釣棚深度完全由子線長度來調整,會比較實用。而由於沙岸的近海域深淺坡度變化較多,建議子線上的咬壓鉛不要設置得太低,以免咬鉛拖底時,會對餌的狀態會有影響,也對魚訊的傳遞會造成阻礙。 
 
在浮游灘釣時,丹錐的調校稍有異於一般磯上垂釣的概念,為了減少風線被推向岸際的高浪影響,波頂最好是留出0.5cm高度在水面之上,這樣在高浪推近時,釣者抬竿提線避浪的動作會有較好的效果。如果仍是調波頂平水,可能在浪頻率較高的日子,釣組沒幾下就被浪推上沙灘。 
 
誘餌的施打跟標點的製造是相關聯的,而在浮游灘釣時,風浪狀況是決定標點遠近的因素。浪大時拍岸後回沖水流大些,浪小時幾乎無回沖力道。建議是當浪小時,南極蝦拌點誘餌粉,直擊投到設定的標點距離。浪況夠時,就用純南極蝦誘餌打在浪腳,讓水流分批慢慢帶出就好。 


浮游灘釣極有意思,特別是在有浪況的日子,浪潮拍打讓水岸交界的崁差更明顯,水色也較濃,明明就只有1-2尺深的交界處,就算已被拍打到近陸地的釣組,勸您也先別急著收竿重拋。說個有意思的陳年往事大家笑笑,20幾年前帶老梁去玩浮游灘釣黑鯛,那天風浪水色都美美得恰當,我認為恰當的是~~釣組拋到1-20M遠處,大概就3-4個浪頭就會把釣組逼近岸邊的情況,第一次玩浮灘的老梁,忙乎著拋收拋收,我故意捉狎他說:別忙著收,就算波打上陸地了,魚還是把它拖下海去。 
老梁臉色依然是被不斷拋收的不耐染得臭臭的,不奈煩的轉下頭看看我,無言的僅用表情回應一下我的話。為了馬上應證所言,偶偷偷多打幾杓餌在海中釣組即將被下一個浪推回的岸邊崁差,擺好餌杓假裝沒事,這時波波已離岸2-3尺,我叫著:老梁呀!快看!波上岸會被魚搶下海~~~哈哈!老梁不屑的轉頭看我的波,下一個浪頭過來,波被推上岸躺在地上,襲上沙灘的浪還沒退盡時,波倏地被拖進海裡~~哈哈!一尾斤鯛被請上來。


烏魚攻略

烏魚的覓食泳層是隨機性的,以碧砂漁港為例,前些年尚沒有船舶進出泊靠時,港區水域寧靜無擾,除了低溫的冬季外,只要間歇灑下乾吐司麵包碎塊,讓其在水面漂流,不多久就可見到烏魚啃咬水面的麵包,只要將漂浮釣組直接拋到烏魚浮食的區域,不用等多久,浮標就會被拖著橫走,甚至扯竿中鉤。如果等待一會兒沒魚光顧,可以輕輕拉動釣組,讓浮標與鉤餌在水面挑動漣漪,引起烏魚的注意,而前來食餌。 
    而以麵包浸濕揉搓後拋入標點的誘法,則必須搭配觸底的釣棚釣組垂釣,才會有預期的釣果,因為在水流和緩的港區內,浸濕揉搓後的麵包糰,入水後會直接墜落底部,烏魚群也會以底部為覓食目標,筆者曾經在水底較平坦的碧砂試過,將釣組調至離底部一尺的釣棚,還真有趣,不吃就是不吃,一拉深觸底就馬上有魚上鉤。 
    高水溫期烏魚的誘餌以素香的粉狀餌為佳,假如以底部為狙擊釣棚,則將香粉餌與麵包糰揉合,或是用蛋奶粉調和小雞飼料誘灑,兩者在拋灑前,都需用手捏成糰狀再拋入標點,以求誘餌團能直接墜入標點底部。若以懸浮流程為主要狙擊策略的話,用蛋奶粉調和小雞飼料調和,以誘餌杓誘灑即可,或是市售烏魚誘餌粉豁水製作也有不錯的效果。冬季到初春之間的低水溫期,則用葷餌為誘釣材料效果較佳;常見使用的有南極蝦、鰹魚或吳郭魚或下雜魚肉漿等。 
    而要是以水面為誘集範圍的話,將吐司麵包撕碎後誘灑即可,但須注意,宜找尋在上風處可順風灑餌的釣位,才可藉水面風勢將漂浮水面的麵包碎屑,往遠處推送,若水面的誘餌無法流出,而被擠在岸邊近處的話,烏魚是不敢浮上撿食的;而因港區水流大多緩和,水面漂浮的麵包,受到風的影響,會比溫吞的港內水流來得大,所以要漂浮釣的釣位必須選擇上風處較佳。 
    釣餌方面素材倒不是最大的問題,以素餌誘釣時,釣餌用吐司麵包或是麵丸餌,而以葷餌誘釣時,釣餌與誘餌的素材一致就行了。而釣餌的規格才是中鉤效率的重要關鍵,因為烏魚在索餌時,是以吸吐的方式進行,這是由於它在天然條件下的覓食習性,必需在沙泥海底挖取吸食泥砂中的微小動植物或其它有機碎片,並經過口鰓的過濾功能,迅速吐出沙泥。所以釣餌與鉤子的規格,關係到是否可在烏魚吸食的時候,順利的鉤附到魚唇。 
     釣烏魚或虱目魚,鉤餌的規格與方式都是一樣的,吐司麵包餌撕(剪)成約5mmx25mm,然後對折後,鉤堅由對折的一端鉤刺穿過即可,重點是儘量不要將餌推得太下去,讓餌在離鉤尖越近的地方,越有利於魚兒索餌時著鉤,基本上以穿過倒刺處即可。其實吐司麵包餌在水中,和藻餌釣裡的海髮絲有點兒相似, 都是像綻開的棉絮般,綿羢茸的隨波溢動;而鉤餌時越接近鉤尖處,在水中鉤尖正好藏身於綻開的餌中,魚一吸鉤餌,鉤尖就會比鉤柄先入魚口;假如餌掛在鉤腹處,魚吸或咬餌時,必須等鉤身大半被吸入口腔中時,鉤尖才有機會進入魚吻以內的範圍,除延緩及減少了著鉤機會,也較易發生揚空竿的失誤。 
        除了以麵包為餌外,麵丸餌也是很有效的釣餌,而且可隨各人的喜好與創意,以不同的添加料來製作自認魚兒會喜歡的口味,也是饒富垂釣樂趣的一環。一般較常見到的配方有萬能餌揉吐司麵包,以及虱目魚顆粒餌浸開後揉麵粉等。麵丸餌的鉤法,是將餌丸捏下約米粒大小搓成圓粒,然後鉤上鉤尖即可。而用鰹魚肉誘釣時,取魚背部份的肉切成約5mmx15mm的肉丁,一樣是刺進鉤尖部份就可以了,不需要將肉丁推掛到鉤腹。而用南極蝦誘釣時,可以挑選小號的南極蝦做鉤餌,大的戳碎當誘餌,不過最有效率的還是將蝦頭掐掉,然後從蝦尾部份捏擠出蝦肉做為鉤餌。也有人直接在釣具店購買台灣釣友俗稱的"勿仔蝦",也就是約20-25mm的冷凍小蝦來誘釣,使用上也是很方便。


近釣-遠釣的選擇

而對已過了初學階段的中階釣友來說,近處有很多魚釣,是你的幸福,代表的是垂釣環境還算完整,要把握珍惜,別釣拖底經常把線送給底礁織衣服,底礁穿多了(藻、虫、蟹、蝦長不出住不下...),魚沒豆腐吃,也就不會再靠近過來了。垃圾也別往海裡扔,岩穴卡多了塑膠袋、飯盒....會把住宅區變成垃圾場,沒居民了你也沒得玩了。 
 
但不可避免的,釣魚人口中太多擬人的動物,外表是個人,但人話聽不懂,腦子也不同真人類般好使,想的不遠也比較自私,參與海釣活動後,情不自禁的肆意破坏環境生態,釣場近磯生態的遭殃,是遲早的事。這時想釣多點魚,就得往遠處想了,不是搭船找人跡少點的外礁上去釣,就是在以往標點朝遠處設想。 
 
而也並非每個釣點遠處都能集魚,這跟海底地型有很大的關係,你的目標海底必需要有底礁,才有辦法形成標點的要件。有這樣條件的標點,你才可以開始摸索、練習遠釣。 
 
如果標點環境條件夠的話,釣遠有什麼好處? 
遠離釣座的標點,魚群能誘聚的更長時間,數量也會多些。因為沒有人影、竿影及步伐聲的驚擾,魚被誘浮的高度也增加,吃口更爽快,中魚後也是必然的拉離聚魚範圍,不像釣近磯魚兒必需藉浪跡沫帶的掩護,才敢欺近吃餌,警覺性更高點的,甚至保持距離,在流尾等吃絕不靠近。而一竿方圓的標點,你誘魚也那一塊,中魚拼鬥也那一塊,你說有沒影響呢?!是現在大陸沿岸魚還多,群體數大搶食就膽大,所以近磯還能常有佳績,等魚量少點時,你在釣位上誘餌猛打眼睛緊盯一兩竿方圓的範圍釣,晒一天也許只釣個零星幾尾,而事實遠點的海底,可能有幾十尾黑鯛整天在享受餐聚......釣人是餐點的提供者。 
 
釣遠,說的容易~不就是誘餌、釣組往遠處K就是釣遠了!!最表面的問題是,你誘餌打得準嗎?釣組拋得準嗎?後者還好,拋過頭或歪了,還能藉控線manual調整調整,但前者只要5杓餌落點相異2M以上,那今天你想要的魚群說真的,就不知道到底聚在哪一個位置了!也許也能釣到,但效果總是差多了。所以要練釣遠,最好是釣距按部就班的逐漸增加,今年10M明年20M...通通操練到身手熟練後,再往更遠處進攻。 
 
也許你會想,這一說出來,不是以後人人釣遠去了?那遠處還能有遠景嗎? 
不怕!正如你所說的,一些不管是網路或DVD釣魚視頻等等都有見到釣遠示範,你看到過別人也看到了,但須知一般釣友至多週釣一兩趟,中間還有季節因素、壞天氣、老婆生仔、岳家拜訪、加班、一年三節、應酬、家庭旅遊......一般到了海邊就是急著把握下竿機會,用以往釣得到魚的方法與概念急急出操,沒幾個會認真去探索自己陌生的範圍。頂多近磯不咬了,匆匆往外拋幾竿,不咬就又回守近磯。如前段所言,沒經過中繼距離的磨練,你忽地往遠釣,肯定是心中也沒底,技術與信心上更是差距甚遠,能釣到只能算是運氣。 
 
釣魚是對應耐心與思考的活動,魚多多時連小學生隨便綁個竹竿釣組往磯邊下竿也能釣到鯛,那種環境條件下釣魚個個都想自己已是高手了,但當有朝一日動物園打獵的環境沒有了時,轉變成真正的野外求生環境,那時才知誰餓肚皮誰吃撐了。把釣魚當是一個有進程的遊戲,不要光看足前一尺,當只是個漁獵活動,你可以從中發現更多的樂趣與智慧,也能保你現在釣有魚...以後釣有魚....永遠釣有魚~~~~當很多人釣沒魚時。 


全游動控線問題

全層釣類屬的釣法裡,不管是哪流哪派為揚名立萬而取的招牌名稱,其內容不離以下兩點: 
1/釣組在釣棚的目標上不予固定。完全隨釣者臨場的自由心證~不管是滑溜線組法的的全遊動及「濕漉濕漉」,或者是波帶著釣組潛水逛街的天狗釣。 
 
2/運用這樣的釣組垂釣策略,釣者在垂釣過程中必需間歇性的帶放釣組,要不然放任的後果就是跟地球拔河。帶放的必然性起於在水中的釣組,沒有傳統釣法釣組中的浮力支撐點,水中釣組是在極微重力與0浮力間緩緩向下潛行。 
 
在技術面說法,全層釣中的控帶,是為提帶控制釣組不過於速潛落底,另一個目的就是保持釣組完美漂亮的展開幅度以及晃餌功效。 
 
在實質心理面的真相就是讓釣者心理上,因為沒有了固定釣棚的心理安全感,下意識會強制性的間歇控線,特別是看不到波的沉沉方式,因而起到在傳統釣法上,初學者容易怠惰的~~勤拖擺晃餌與展開釣組的雙效,加強了其垂釣效果。其他附會之言的:釣組無重力、魚就餌沒阻力........等等,都是無大意義的點綴妝扮言語。 
 


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冬季粽場淺灘黑鯛探釣記行

IMAG1723_mh1453073820035


新年後查了一下往年的作釣紀錄,看是不是該去些老地方探探


算一算兩年多前曾經去探釣過漁人心裡一直掛念著這個釣場


當時是為了前打而去測試狀況普普....所以今年冬天想再去試試看。


窗外下著小雨,有點猶豫,查了一下潮水,看了氣象局的水溫紀錄


週五陰時雨、風速不大,但浪高尚有一米上下,應該還不影響作釣


不管了!撥了電話給釣具店,麻煩先幫漁人拿一塊南極蝦磚退冰。


IMAG1745


肉粽、沙灘、浪腳淺場,記得這個場乾潮底大概只剩下二、三尺水


可以作釣,部份粽段沙灘甚至會整個外露出來其實跟有些中南部


場還蠻像的,所以這回挑了滿潮時段來測試。


午後出發到釣場已經兩點多了,站在堤上觀察一下釣場的狀況


粽腳外沒有甚麼明顯的潮帶出現,找了一處粽邊經由湧浪匯集


形成一股外推的流帶標點,這樣應該有助a-sa外推誘集魚群。


IMAG1749


準備好東西下竿差不多也三點,先打下誘餌看看浪腳的狀況.......


鎖定的水下肉粽外側施打,方式跟在布袋北堤雷同,就先這樣邊釣


邊調整吧,雖然沒啥風,但粽腳浪還是有些紊亂,挑了3B阿波試試


掛餌拋竿,標點從粽外10米開始探釣,看錶潮水來到滿潮反退階段


離岸標點潮水並無流動,試了幾竿後,逐次將釣組慢慢拉近粽腳邊


阿波受到粽腳浪推擠,出現了掛線定點下沉的狀態,漁人輕帶釣組


看能不能將釣組帶離解套,阿波隨即上浮,猜想水下肉粽還算OK


沒有長滿的寄生物〈蚵、貝、藻〉,不像有些場釣組一貼上就掛死


在粽場用1.25號細線的好處就是掛底時子線一拉就斷,不像以前


用3-4號子線就要跟肉粽拔河,不小心還會放生阿波...




這時阿波已經進到粽區內,漁人沒有回收釣組,只是多帶控釣組動作 


在粽區內作釣,經常會出現阿波下沉的訊號,一種是剛剛所說的掛線


另一種就是潮水推擠所形成的吸入水流,這跟在前打所提是一樣的。


半叨住釣組阿波又微微下沉,看了下阿波傾斜狀態應該又是掛線...


且竿尾沒有咬餌訊號,就在反向輕帶釣組解套過程中,竿尾出現了


頓點!這不就是魚訊嗎?居然在掛線這種時候咬餌!漁人順帶竿身


作合,俗話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幾日沒釣魚,動作反應生疏!


沉動的力道在粽內翻滾,細子線著實不能跟他硬拚,小心翼翼帶出


哇....第一尾出水的居然是隻黑牛,這個漁人有驚訝,本以為是沙格


測量一下有36公分,但為何會在這時機點咬餌?是恰巧?還是.....


IMAG1735_mh1453073733697


漁人調淺一尺釣組深度,看看會不會釣組放太深,導致早已就餌


而自己卻未察覺誤判魚訊,釣組先拋向粽外再探,照理說淺場在


外推水流下打下誘餌,應該能將黑鯛外誘撿餌,又堅持了一下子


依然沒有魚訊,只好叨回粽內試試看,同時也補下一勺誘餌下水


這樣的動作漁人也不知道對不對,在粽腳內打下誘餌若是魚群索餌


只會造成釣手作釣困難,較好的策略,應該是要將其誘離障礙區。


IMAG1738_mh1453073704601


在粽內漂移的阿波又微埋,帶住竿尾頓點、下凹!這次魚訊明顯多了


結果是隻藍尾沙格,難怪吃餌乾脆滿潮反退階段魚群開始咬餌。


先不管推理了,既然黑鯛吃在粽內就跟牠賭賭看,先求咬餌再求起魚


掛餌下竿直接叨回粽內,不一會竿尾又出現訊號,漁人也順勢作合


小弓一下,力道還蠻厚實的,浮水後居然又是隻斤級黑牛.....


而且是隻好幾年沒有見過的藍尾巴黑牛,從胸鰭、腹鰭到尾鰭


都帶著淡淡的水藍色,真的是無法形容的漂亮。


IMAG1733


潮段一到黑鯛連續索餌,令漁人驚訝的是原以為這個場沙格多過黑牛


卻在四個咬口所起的黑鯛中,以黑牛占多數,且都在斤級之上.....


IMAG1739_mh1453073686781


這個相隔兩年多未曾來的釣場,讓漁人在北部釣場打了一劑強心針


前些年漁人也陷入冬季低溫黑鯛在深場的困惑,始終沒有好的解答


再爬了前輩文章後,剩下就是自己去探索了,氣溫低不代表水溫低


淺場討食區在冬季所起浪腳,或許不是那麼好作釣,只要條件洽當


卻是黑鯛隨潮水聚集覓食的最佳場所,找個時間再去累積淺場作釣


經驗。


Screenshot_2016-01-15-12-43-05


Screenshot_2016-01-15-12-43-22  


竿   がま磯 競技チヌ0號


捲    BB-X TECHNIUM Mg C3000DXG


母線 G9 1.5號


子線 巨物1.25號


波    KO 硬派克  S 3B   


鈎    OWNER速攻7號


餌   南極蝦


滿潮  14:50  中潮


釣組阿波半游動


作釣時段   1500-1730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全層蒐釣

全層蒐釣--原本是應用在以磯浮游魚為對象的一種戰術,約20幾年前在下就曾在雜誌刊物上首度發表過這釣法的使用心得,當時是暫時將它名為「全層釣」。

全層蒐釣---在初學者還沒有足夠時間,去透徹了解許多垂釣搭配因素前,這也不失是一個讓初學者快快達到目的的方式。因應喜歡「玩」些另類釣法的朋友需求,但是在這之前,我覺得必需先給廣大的磯釣朋友,先有一個方向性的概念,再去接觸這釣法(特別是應用在黑鯛的垂釣上時),會對未來在黑鯛垂釣觀念上,不會有偏歧的學習導向。

最初用上這方法,是20幾年前,有一次到蘇澳一個禁區的凸岬釣場釣黑毛與黃雞,當天氣溫12度,東北風8級陣風9級,標點中浪沖活躍,潮流溢暢,用正規釣法釣了2個鐘頭,效率始終不理想,也就是說偶爾一陣連上2-3尾黑毛,但隨後又停了很久沒魚訊,這表示釣組釣棚上有點問題,魚群也許因水溫關係,並不是很穩定的在我所預期設定的棚層範圍活動,而且因為浪攪以及標點中各分岔沖流的關係,讓打下的誘餌,無法掌握魚群聚集在所預期的棚深或路徑上,造成了魚群覓食棚層不明確的狀況。

於是,我用一個直徑2.5cm高約3.5cm的「濱口 正村」2B丹錐,搭配了一個直徑1.5cm高約2.5cm的黑檀木水中,當年原始的水中是完全100%的水中作用,沒有內置鉛重,所以也沒分號碼,完全依賴黑檀木與海水比重接近的特性,來發揮導引釣組的作用。它在水裡無牽引狀態下潛的速度,是隨流向緩和的飄潛,而非接近直墜線路,當線組帶住(波浮力牽引)它時,它是呈現近乎無重力狀態,一控帶線組,黑檀水中還會有點拂然飄揚的感覺。而當時的丹錐與水中,在完全搭載時的初時,在浪潮的波峰階段,丹錐頂端是微沒入水下,而波谷時是可見到丹錐紅頂在水面附近,若繼續弛線不加控帶,整副組合,會因水中受到深處的壓力,繼續緩緩斜向下潛。

隨後,約略的測出標點流程中2竿、4竿遠,兩個測點的水深約是6M及7-8M後,將止結設在離鉤子3.5潯約5M的深度。在磯際隨測在臨場海水濃度下,水中在無牽制狀態下的潛降公約數,記得當時大概是接近20cm/秒的垂直深度。把相關需要且可以得到的操作數據取得後,開始了初次的試釣。

戰略設定是將誘餌灑在一竿外的浪沖沫側邊外緣(a)及磯際的根部(b)兩處,釣組落水點則選擇在(a)的誘餌落點外約半支竿遠的距離。釣組落水後帶緊線組,灑(a)(b)誘餌後,將釣組回引至(a)附近,然後略弛線組,讓水中隨流緩緩潛降,當時的釣組是持續的隨流水往外沖流,當時流速約是10-15cm/sec,水中的垂直降幅應該是比在磯際測到的數據更弱。弛線走流途中,約隔10秒左右,牽引一下釣組,目的一方面是拖擺,一方面是順開(直展)釣組。在組合中丹錐的遊動距離是一潯半(子線2潯),釣組流到2竿遠處時,大多都已止結到位,丹錐已承受到了水中的負載,漸漸沒入水中,這時...不管它...繼續維持10秒一次的間歇控帶。

在使用了這個方式後,很確定的,大多都是在3竿至4竿間的距離中到黑毛,4竿外一點中到黃雞,明顯的當天覓食棚層屬於偏深的;一個半鐘後,我改用傳統的阿波釣法,釣棚設在4潯的深度,子線上離鉤60-70cm處夾一個2b鉛,直擊3竿遠的目標,這時也因誘了一段時間,魚群被誘集中,效率明顯提高,幾乎是竿竿都有吃口....釣得有點累..呵呵!



全層蒐釣的重點

全層蒐釣--並沒有什麼神秘不解高深學問,它的主要作用不外乎以下兩點:

(1)強制拖擺:初學者因為使用這方式,不由自主的必須經常性的拖擺釣組,因而增加標點中魚兒攻擊的機會。讓初學者用傳統釣法垂釣,他們往往放鬆釣線,緊張的雙眼死盯著水面的丹錐,什麼控線、拖擺...通通都忘了,自然減少許多的中魚機會。

(2)搜索棚層範圍增加:垂釣時不局限在線結設定的棚深範圍,釣者有更多的施展空間。當然,這一點對經驗豐富者,是很好的運作空間,但對資淺者,則似乎是增加更多的「迷惘」空間。
在黑鯛垂釣初學階段,很難藉由探測標點水深去推敲揣測標點底部的情況,甚至更多的情況是,到了海邊,心情亢奮,根本就不去測點深,不要說測三點了...連一點都沒空去測。所以對釣棚時的掌握,多少有點不踏實的感覺,一般都會有「不咬拉深,再不咬再拉深點..」來建立信心的錯誤想法,而運用這個全層蒐釣方式,棚層範圍增大了,再加上強制釣者拖擺的效果,多少也能釣出點成績。


2001年出版的「磯 KnowHow」磯釣叢書中,關於全層蒐釣法的要點摘錄:


●丹錐水中浮標全遊動釣組,是於各棚層探釣時使用,不將釣組設定於固定釣棚,經由釣者的操控,讓垂釣棚層有更大的彈性空間。

而藉由水面丹錐,來辨識釣組的搜巡所在位置,以及利用深度標記線結,來估計釣棚深度。更有效率的由就餌訊息,準確掌握魚群位置,以及洄游深度。

因就餌訊息主要依靠手感接收,故宜選用空心竿尾的釣竿,較能掌握釣線傳遞的消息。


●丹錐全遊動式釣組,以深度標記止結(標點總深度),來防止當以底層為搜索目標時的掛底可能;並以螢光浮球(太空豆)做為釣組位置辨識,可明確的掌握釣組行蹤。

水勢緩和的標點,咬壓鉛可以搭配較微量的負載配置,讓釣組更自然的漂然下沉,引誘魚兒索餌。若在本流以放流方式垂釣,可先在岸際水流裡,調校出自己希望的降沉幅度,於垂釣時搭配操控手法,使釣組在本流中發揮最佳的誘釣效果。


全層搜釣的應用在親基底棲息的魚類,如黑鯛、真鯛等來說,是屬於一種比較投機性的技巧應用為主。畢竟,業餘釣魚愛好者,初介入時,大多是以漁獲為目的,不會初入門就以枯燥的研究驗證為目標。總是要先釣到了,再慢慢啟發有心者進一步研究的慾望。

而上述對象魚種,在不同的地形、水文、天候...,以及誘餌條件下,會造成非固定模式性的魚群搶食棚層變化,除非經驗充足的釣手,否則很難在臨場中對釣棚有準確的掌握。更在有些條件情況下,往往釣棚的幾尺差距,會有結果的天壤之別。


所以全層搜釣,其基礎是建立在釣棚的摸索與模糊擴大垂釣棚層之上,增加了釣者在無法確定棚層時,與魚群交手的機會。另外,全層搜釣方式,強迫常會忘了拖擺的初學者間歇性的控帶釣組(波看不到時自然會主動的帶一下線吧?!!),也是引魚上鉤的重點之一。

以下總結在全層搜釣應用上的幾個重點供參考:

1/盡量以磯際為目標:在立體的縱面上,全層搜釣解決了鎖定棚深的困擾,釣者也必需縮小平面的瞄準誘、攻範圍,以提高整體的垂釣效率。設定兩竿距離之內為重點範圍,其效率是較高的,最遠也不宜超過三竿遠。也是顧慮在遠距之下,竿外母線受到的干擾越多,影響整體的操控精準度,到尾來變成完全的拖底甚至繞底釣,就扭曲了全層搜釣的原義,在垂釣效率上也會大打折扣的。

2/使用全層搜釣時,母線不宜超過3號,而且必須選擇無浮水功能的磯釣母線。這點和全遊動釣浮游魚用浮水線的概念是不同的,在這裡必需藉助非浮水線的不會太浮(會影響釣組棚層遊動的自主性),不會無限度沉落(會過度加速波下潛)的功能,來達到在這用法上的最高效益。

3/運用全層搜釣時,應使用碳纖質高的實心梢磯竿。當波潛行至可目測範圍外時,釣者往往必需藉助風線動態,或是實心竿梢狀態,偵測鉤端訊息。也可以靠手感來感測,靠手感時最好用碳纖質高的空心竿梢,最能敏銳傳達細微訊息至釣者手感的,碳纖質不高的竿梢,不只會讓持竿時感到沉頭外,對訊息的傳遞也有延誤或是消解弱化的缺點。

4/使用全層搜釣時,鉤餌宜使用單隻南極蝦直式鉤掛,或是掐頭鹿鉤尖的掛法。讓釣組末端水阻面積降至最低,以期釣組在水中的展幅順暢。

5/全層搜釣的釣組,子線上盡量不要設置咬鉛,以減少在沖波區域,子線範圍產生大角度變化,影響所在棚層的鉤餌位置變化,以及釣者對訊息的偵測。但在另一種狀況下,就是以無激波的垂崖壁邊的重點狙擊時,是可以酌情在子線範圍,加上適當的配重,以期釣組整體的垂直狀態。

6/記得!使用全層搜釣時,不要偷懶,間歇性的控帶釣組,維持線組的最佳弧度狀態,多動動...也是誘魚上鉤的關鍵。


以上幾個重點,供使用者參考,祝各位剛中毒的釣友,能用全層搜釣方式釣出興趣,繼而加入研究班的行列~~~~!


關於全層釣組的再敘討論

所謂的「全層釣--」就是指釣組不設置固定的垂釣棚層目標,讓釣組在誘餌流經的任何魚群可能索餌的棚層位置間隨機搜釣。

基於這個垂釣概念下的技術,更早有將之取其他名稱的很多如:全遊動釣法、SURU-SURU釣法、Zero釣法.........多不勝枚舉!名稱並不是問題,重點在於這類垂釣方式上的概念,是否能為操作者貫通進而運用自如。而80年代筆者在台灣的釣魚雜誌上也曾經發表過一篇全遊動釣法的拙作,但也不能就說是我發明的,只能說是當年個人垂釣認知上的新啟發。畢竟,阿波釣術源自異域,總一定有前輩,對於當魚泳層不確定時,該如何變通釣組與手法,以探尋不同的棚層為目的,會有另類的思考與嚐試,只是早期資訊不發達,沒有流通開來罷了。

基本上,這個概念下,在阿波釣組的組成方式有兩大分類!
1/一個就是釣組上有遊動限制,或是固定式釣組,遊動到位後,搜索任務由釣人所設定(增減鉛重)波自身的潛降速率來搜尋釣棚。
2/另一類是線組上沒有遊動深度限制(線結)的設置,垂釣時完全由釣者的操控線組,來決定搜索層面。

在使用這類釣法時,對初學者來說--垂釣時如何能知道:現在鉤餌在什麼位置........基本上就是個很玄,真的很玄的問題。要追究到底的話,我釣了幾十年磯釣,對這種釣法上的這個問題也只能處在:憑經驗,靠感覺。------它讓釣者有無限大的想像空間,忖對了你也不知道是對了,忖錯了你一樣不知道是錯了....唯有~~魚扯線上鉤了,是所有飄浮空氣中的抽象問號消失的時候。它的樂趣真的就是在這裡---「無限大的想像空間」。

所以說,這個垂釣方式,可以說是「最適合沒太多經驗的釣者使用」..因為它起碼可以讓你有多點機會釣到魚。不若用固定式釣組,你錯了就是錯了,有可能旁的人上了10幾尾魚,你卻打著大龜旗耗在一邊。
但也可以說「最不適合沒太多經驗的釣者使用」,因為在你還沒搞清楚魚性、及環境中浪、流、漩等等..與釣組、手法間的關係時,你是懵著在玩這把戲....。

不過,話說回頭,釣魚嘛!就是以能釣到魚為主,業餘休閒娛樂吧!也就不需要太堅持...先釣上幾條魚,達到目的先,挑起了深入研究的激情時,再慢慢進入釣癌二期吧!要是太堅持,以我個人的垂釣歷史感覺,在我們當年資訊缺乏的情況下,要對磯釣的魚性、環境、標點、天候種種因素的搭配變化,搞出個正確的輪廓概念,就算天天釣,也得有個7-8年歷練,才會有「不須有再過多修正」的概念...呵呵!


 


 


9_1_71141aa23c547f0


9_1_65371f968fe5002


9_1_190c77aa7fb86b9


9_1_38ee9e4fde4ed03


9_1_25e1ab1067938fd9_1_3f6b207df9e0f29  


沖浪灘淺場控線技巧

1/風線要控帶得當,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來襲的浪頭撲壓風線,也就是說要注意將風線帶高,高過襲上淺灘後推起的浪峰,這樣就可減緩釣組被往岸邊扯帶的情形。 
 
當然,這樣的標點,釣組要完全不被往岸邊扯,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浪況很緩和。 
 
但是,這樣的標點,浪況越緩和,釣況也越差。 
 
所以,要釣這樣的場,練就風線閃浪頭的功夫是必要的。 
 
2/這樣的環境下,因為必需要頻繁的控帶,這時就需要一個能稍稍抗衡扯線的穩定與夠份量的波波了。 
 
一般來說,目前的CY手研或量產CY波與巴沙波,在穩定性上絕對已勝過其他市面上的波,在中浪情況下,如果釣者控帶熟練的話,上述各款型的波都已能勝任~包含最小的CY3款。 
 
而若是控帶技巧尚生疏的話,建議試看看CY4(量產CYB)2B~5B的規格,保證讓您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為什麼是2B~5B規格?很簡單,這樣的場都是淺場,都是只利用子線長度來搭配標點深度,所以一般來說2B~3B就夠夠用了。而5B是用在潮差比較大的地區,需要在漲退間做點游動深度調節時,3B及微調鉛夾在母線的交接處,子線上夾2B,當需要遊動深度時夠重量拖動游移。


冬天浅場作釣黑鯛水溫!

淺場氣溫陡降,肯定是有影響的。


水溫不一定是要低到哪一個程度,才會影響魚的活動意願,而是比如說昨天水溫20度今天19度,就會有影響,而當然越低溫時的變化,對魚活動情況是影響越明顯,比如說15度掉到14度的影響,當然就是比20度掉到19度來得更大些。 
 
這種時候,說是找深場~那是要在低溫好幾天的情況,深水點地方溫度比較「穩定」..穩定的低也是一種穩定,而不是說深場水溫肯定高過當下的淺場,畢竟都是在岸際的場合,不能期望深個3m水,溫度就比淺處高幾度,重點在於水溫的穩定度。 
 
另外,找通外海流水越流暢的標點,也是可期望的解決之道,因為外海流動的海水,在岸邊猛降溫時,當然在水溫上受影響程度會小些,外邊深海流進來的水,水溫也就會比岸邊受氣溫影響的水更高一些。 


黑牛的釣棚

黑牛的齒列好像天生就是注定用來掰啃貝類的工具,這也是它覓食時,比其他種類的黑鯛更親近基底或是岩壁的原因。 
 
它也比其他黑鯛品種更習慣在亂石堆中巡弋,所以中鉤後的反應也跟其他黑鯛不同,鑽鑽鑽~是唯一中鉤後不宜放線的黑鯛品種,因為它所處的環境必是障礙物較多之處,它又愛鑽,稍一讓線,就有可能讓釣線碰到障礙物而應聲而斷。 


釣牛,因為它不習慣「追物」,瞄準的大多是依附在岩壁上的貝類,所以不只釣棚要親底或親壁,而且對釣餌的穩定度有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水勢較動蕩的標點,如果是用較輕漂的南極蝦當餌的話,緊挨鉤上方咬個G6或G4咬鉛,對釣果會有不少的助益。 
 
在基底是亂七八糟之處,也沒必要一定把釣組深度拉到拖底,那樣光是掛底的必然意外,就會搞到釣興全無,而且每跟地球奮力拔河一次,都有可能把誘集的魚群驚散,只要依上面方法,讓餌在基底附近穩定的移動,就能引起肥牛的攻擊慾望。 
 
重點簡單的說,餌就是要夠穩定,不能飛飛的隨水勢東飄西移,這樣肥牛就懶得追咬。 
 
 
而所謂穩定,不一定就是一定要近底。過往在西海岸用螺釣的經驗,魚群夠大群時,因水流快,誘餌的螺下降的角度也較大,想先搶到餌的魚就會欺上較高處,5潯深的標點,只釣3潯就能連莊3~4斤大牛連續2個小時~當然那是魚群密度極高的狀況。這裡想表達的是,螺餌圓滾滾又有比南極蝦更高的比重,下沉過程比南極蝦「穩定」,而若是用南極蝦為餌的話,我的經驗是一定要加個小咬鉛「定」穩鉤餌,對釣黑牛比較有優勢。


打螺是用跟打南極蝦一樣的概念下去誘嗎.....

誘螺與誘南極蝦,目的是一樣,不過效果是兩款。 
 
螺由於比重問題,在流不急的地方,是近乎定點集魚的效果。而南極蝦則是比較具有類似線路的集魚效果。不過關鍵是,西海岸台灣海峽的海岸是沙泥底,離岸大多是平坦的沙泥底,缺乏標點,南極蝦的隨潮水流動特色,在此反而變得無用。 


除此之外,大家都知道的,南極蝦的氣味與口感,幾乎對所有魚都有魅力,且也因軟柿易食,有易被小雜魚消餌、盜餌的問題存在。但是螺則就因為帶殼,以上問題就不易存在了。 
 
誘螺的因為螺不會漂散,所以比肩競釣的釣客,要把垂釣標點「劃」出來,就把螺散打在投灑所及範圍,意即打越大範圍,代表著被路過的魚發現駐留的機會越大。 
 
在台灣西海岸,以岸釣來說,黑牛的族群數量多過沙格。而黑牛因棲息徘徊環境關係,特愛吃帶殼的食物,也因此覓食時,眼光有較多朝海底或是岩壁找尋的習慣,多過於朝上尋找隨流漂動食物的機會。 
 
而以流緩的標點來說,螺客打下的螺,如果鯛群未靠時,小雜魚吃不了它,緩慢的水流帶不走它,幾乎是100%不消散狀態持續保留在落點中。 
 
這種效果,有點類似我們釣水庫時,丟豆餅的效果。扔下的誘餌,像灑滿地的糖果,雞吃不掉,狗咬不動,小孩一來就蹲下慢慢撿走不開了,呵。 
 
如果,灑蝦的站在灑螺的邊上釣,如果流又不足以將蝦帶開到理想的遠處標點時,灑蝦的就有助螺客集魚的可能。因為南極蝦的氣味以及汁液的擴散力,都遠遠大於螺餌效果。但當黑牛聞香而來時,又會被舖滿地的螺吸引,低著頭忙著撿,而忽略了漂動中的南極蝦。 
 
在同一個標點範圍中,螺落底是舖陳在海底也不被消耗,南極蝦落水,則是有被其他雜魚消耗,以及有流離定點的可能。所以,當魚尚未靠近時,兩者同時誘灑著,等到魚進點時,眼中看到最多的,應該還是落底舖陳的螺。這種情況下,釣南極蝦的優勢,就會變得相當薄弱。 
 
而釣螺的也不見得也能因此得到最大垂釣效益,因為海底被灑得滿地螺,進點的魚憑什麼會咬到釣鉤上的那一個?成了最大的懸念。 
 
以前下南部釣螺時,就很認真的研究試過誘灑的課題,不管是岸釣或是筏釣,效果最好的,還是三五顆的少量定點投灑方式。這樣進點的魚,咬到鉤上那一顆的機會,會比天女散花的方式,高出許多,垂釣效率也比較高。 
 
但是,在海岸同時有幾位釣客時,很自然的就會有人怕魚找不到他,而採取大量並天女散花式的灑餌,碰到這情況,大家互競打餌佈點之下,滿海底都是螺,魚要咬到有帶鉤的那一個,開獎率就碰運氣了。除非碰到批量移動中的大陣魚群,才有可能出現釣組落水就咬的連莊行情。 
 
看看現在FB上的南部釣訊,一天釣30公升冰箱滿就喜孜孜叫大咬。以前下去釣時,很多海岸標點釣客尚不多,採少量定點誘法,2~3小時就能釣滿一個60公升冰箱。要下去釣一天,起碼得帶3個60公升的冰箱才夠裝。 
 
這屬於垂釣人口增加,垂釣環境惡化的情況,是無法改變的,好處是魚吃得飽,釣上的少,對保育有幫助。不過也別高興,中南部的非法毒魚相當嚴重,年節前後非法毒魚者,大潮水日一天可毒捕上噸的黑鯛上岸,那才是海岸生態最大的傷害。 
 
言歸正傳,要如何在釣客爭相恐後,灑滿海底螺的環境中異軍突起?在跑西海岸釣的尾聲時,我也認真的試過,不是沒辦法,但是真的不宜宣染,那會造成西海岸的黑鯛劫難。 
 
不過有另一個還行的辦法,提供您試下,那就是釣練餌,它能跟螺一樣靜靜穩定的沉在底層,顏色又比螺跳(餌調製成白色或淺色),氣味也比螺跳,要捏多大隨心所欲,讓體積也比螺跳,這樣說能懂吧?!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一個細節,可以透露一些訊息-呈洋

浮游釣過程中,往往一個細節,可以透露一些訊息。

然而,卻因為並不是每個細節,都必然代表有其意義,所以一些有意義的細節,常被混在無意義的細節中,被釣者忽略掉了。


中魚~好像代表著釣者已經達到了目標。

所以,中魚後的很多細節,會被成功的喜悅遮掩。

而往往這些細節透露的訊息,卻能關係著你的下一尾魚,或是當日釣行的成績落差。


例如中魚、起魚後,一個釣者看得到的最直接的細節~著鉤處。



一般如果是「吞肚」,當然這只是個慣用語,不見得鉤子是已經吞到肚子裡去了,而是鉤柄整個已無法在魚嘴之外見到....釣友習慣稱之吞肚或吞鉤。

神經以比較大條點的初學者,或業餘中階者來說,直覺的就是找東西把鉤子掏出來。

其實,當你只有這單一思考路徑時,你會忽略著鉤位置透露的訊息。特別是在浮游磯釣這個項目,這條線索正精確的透露出,當日、當時釣棚的資訊。

透過這個細節顯示的訊息,釣者可以馬上做出釣棚調整,讓當下的垂釣效率提高。

當第一尾中的魚,如果是因「誤會」釣到的,釣者可因這個訊息,而做出後續的正確調整,也許就會接續連莊。否則,若把「誤會」當正確,那就有可能這是你今天的唯一一尾成績,而一路「誤會」到終場。


簡單的列幾個判別的重點,其他的大家就舉一反三,多細心點,一定會有所理解。

一、吞鉤~~釣棚過深,或是水下線組不夠順暢有繞曲狀態。

前者,調淺一些釣棚。後者,垂釣過程中多記得偶爾啷緊(繃)一下線組,順一下水下線組,讓咬鉤訊息能更直接的傳遞。

二、側嘴角~一般來說,這樣是比較OK的,如果接著上的魚都是這位置,可以不需要調整釣棚。

這個狀況,代表著是魚是上升撿咬後,返首下潛時,釣者發現訊息作合,讓鉤子完成穿刺。而當咬況變較低落時,可以嚐試稍再調深一點點,看咬口是否再接續,到再有著刺位置有異時,再往回調動一些。

因為同一群魚,被釣起一個數後,戒心會增強,上升搶餌的高度會下降,不安全感,會讓他們離瀨稍遠的衝動降低,變得保守一點。

三、下頷~一般這種情況,代表著魚上升咬到你的鉤餌後,還想繼續再往上撿食上方落下的誘餌。這樣的話,釣者可以嚐試下一竿,把釣棚再調高一點點,看是不是下一尾會刺掛嘴角。

反正,從這個細節裡,耐心的調動棚深,對你的接續垂釣效率,絕對會有幫助。千萬不要見到吞鉤,就一鼓惱急著掏掏挖挖把鉤子搞出來,匆匆繼續下竿。

跟當天對象魚攫食泳層距離過高的釣組,可能會一口都沒有。

而與對象魚攫食泳層距離過深的釣組,只有誤會能中魚,魚很多的時候,誤會的機率也許比較高,但當魚量較少時,要靠誤會達標的基率就很低了。

很少釣者親眼見過,一群傻傻在比如說3m深處興奮搶食誘餌的黑毛,對於已深落超過3~3.5m的美美蝦子,視若無睹的實際情形。如果你見過,你就會了解釣硼準確度,與垂釣效率間的關係了。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2016元旦布袋擒黑牛

IMAG1640


2016的連假照往例第一天當然就是釣魚,看了一下溫古預報


風浪會逐日轉小,週五剛好在回風狀態,預報上還有一米多的浪高


IMAG1637


這次下南部前特地到江大哥家補些誘餌粉,趁機也請教實戰上問題


漁人也經常腦袋打結,遇上問題,想想對策,江大哥總是不吝指導


給漁人不少觀念上的幫助,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剩下就靠自己去體會。




早上6點到布袋漁世界補些小工具,順手又拿了一包白几奴來試看看


車剛轉入布袋北堤,就見到黃大哥站在堤防上,便停車下來打招呼


黃大哥開口就說你又回來嘉義喔!害我怪不好意思...愛釣卡慘死


交流一下近期釣況,連假首日北堤中後段是熱門點,釣魚人勢必多


所以就決定在停車處下竿,黃大哥與我間隔約50米各自開始作釣


東北風約56-8潮滿退6分,釣座左側有顆外突肉粽,流由右至左推擠


在外突粽邊形成一處小回流,勢必會聚集些東西,A-SA先打向流頭


觀察一下流速流況及誘餌下沉狀況,後續再逐次修正誘餌施打位置。




外面間歇小浪頭會蓋進來,先挑3B阿波來測試,釣棚深度設定2米


湧浪推擠到粽腳形成紊亂水流,釣組一直無法好好操控,水位漸低


,湧浪頻率減小,空檔中多補了幾勺誘餌下去,阿波貼近粽腳後,


下沉了,時間已經是開釣40分鐘,輕叨住竿尾,魚訊並不明顯,


右手在輕拉母線小逗一下,黑鯛果然搶餌了,此時竿尾外拖......


開槍中魚!小帶一下軟竿化解黑牛蠻力,這尾黑牛就輕鬆出水


IMAG1638


0號竿越用越順手,作合把握鈎子能貫入魚嘴力道即可,不需要開


大槍,過度的作合牽引會造成黑鯛中鈎後,反而讓魚驚嚇失控,


釣手在弓帶魚就更加不利,我想這是軟竿跟硬竿使用上差異。




浪況又隨著時間轉小,漁人也跟著換上B號阿波,釣棚設定1.5米


半遊動,子線長度兩尺,就專攻粽腳邊,有一就有二,不過遇上


紊亂水流,就不是改輕釣組丟下水就會咬,卡拉曼棒下原先打上B號


子線打上G5咬鉛,後來發現子線上的G5咬鉛反而增加掛線的機率


試釣後又把G5咬鉛也改到B號下方,畢竟子線只有兩尺長意義不大


超載的釣組在粽邊不斷的被水流給下拉,這就達到漁人所要的目的!


叨住竿尾,不斷操控阿波在粽邊載沉載浮,黑鯛賞臉的吃到竿尾來


又一隻良型黑牛出水,這回有風有浪卻沒有流速,黑鯛其實索餌


不太乾脆,都是要連釣帶騙,不斷晃餌叨線才會刺激到牠來吃餌


IMAG1641


在第一個標點中,指起了三匹良型牛,巴掌以下黑鯛所釣隨放


整體釣況其實不佳,起初紊亂的水流,漁人根本抓不到作釣的感覺


回過頭來看看黃大哥,兩釣座相差50米,釣況也差天跟地..


當漁人還在改釣組,努力感受潮流變化時,黃大哥早就一隻一隻的


起魚,近午時分黃大哥向我做了個手勢,要我過去一下!走近一看


原來黃大哥也是鎖定粽邊作釣,手法和漁人如出一轍,果然是前輩


漁人雖未看黃大哥冰箱,但聽所言兩斤上的黑牛就有三匹,其餘斤級


不下十隻,薑果然是老的辣


IMAG1643


看了一下黃大哥釣座,浪腳著確比漁人那好多,黃大哥說要留些


體力明日再戰,就收竿回家,午時潮水也開始反漲,此時流向、風向


剛好相反,B號阿波又顯頓重,漁人便換上G2阿波、卡拉曼棒、打上


G4、G5咬鉛,一樣鎖定粽邊,半叨半晃的來作釣,誘餌也加水調濕


雖然釣組輕飄飄,但還是要去感受水流適時張線,調整阿波釣組狀態


以前漁人也錯認號數小阿波就是敏,綁好丟下水,魚吃餌警戒心就小


自然就會上鉤,在北部練習的這一年多來,才體會到配置越輕的釣組


水下釣組自然,卻越容易受到水流影響,常遇到消餌又抓不到魚訊時


釣手更必須去時時張線、時時操控釣組狀態,有時浪大甚至直接叨線


都沒有差,有經驗的釣手追求的是水下釣組狀態,而不是水面上的阿波


引用某前輩所說〝魚咬的是餌不是阿波〞


IMAG1648


潮水反漲後,作釣條件改善沒一會黑鯛又來了,巴掌鯛穿插著黑牛


來咬餌,釣組入水漁人還在補下A-SA同時阿波就向外射入水下


還沒中魚光看咬法,心裡就很爽!開槍弓魚衝力十足,原來是紅鰽


目測大約在35公分可能是鈎子太小,正準備轉身拿撈網時脫鉤而去...




重新掛上釣餌下竿,阿波飄到流尾後貼近粽腳晃兩下緩緩入水


嘿嘿...黑鯛又來咬了,叨住竿尾,沉重力道牽引!立馬開槍作合


水下另一頭立即衝向外側,有前兩次作釣慘痛經驗,這回線杯拉力


有重新調整確認,0號竿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拉力感,肯定不是小角色


左手弓住魚向,竿身已經半月狀,線杯接著出線,冷靜!冷靜...


勝負就看此時!!!叨住魚身後,那傢伙轉頭衝向粽邊,果然聰明!


左手弓魚,右手馬上收整母線調整竿身角度,一波小浪蓋來順勢牽引


出水面,黑嘛嘛一片是尾大黑牛,這大黑牛尾速無力一吃到空氣後


幾乎不太掙扎,確認沒問題轉身拿撈網進魚,0號竿又為自己寫下紀錄


IMAG1645


起魚後看了一下著鈎位,讓漁人捏了一把冷汗感覺只打在嘴皮


子線上中段也有磨損,這要是硬竿,漁人想脫鉤率就倍增了,只能跟


這黑牛說掰掰......


IMAG1651


起魚過程依然沒有使用手煞車來導魚,單純僅靠線杯拉力值出線


這是看了呈洋前輩文章後http://www.cyfish.net/blog/rewrite.php/read-161.html


想要去體會的地方,是不是最好的方式?漁人不敢肯定,也可能是個人


在手煞車使用上不夠熟練。


IMAG1652


後續有前輩提問到這次為何1.5母線搭配1.75子線作釣用意?


這不就有過號的問題嗎?其實漁人也知道,因此還是以2號以內


用意很簡單,就是防磨而已,起初先以1.5號子線作釣,後來專攻


粽邊,才會加大到1.75,當然要用2號3號都是釣手自己可以設定


就像漁人釣前打時2.5號尼龍母線常過號搭配到4號5號,最大到8號


如此搭配並非要釣手就肆無忌憚使出吃奶力量來弓魚,若不能適時


讓竿放線,經驗上輕則斷線、重則斷竿!




另一位釣友也提到漁人常用的0號波、G2波、B號波是不是就很強?


當然不是!前幾篇釣遊文章中都有提到配置方式,但這些都供參考


同一顆阿波都可能在使用時間上或是不同地區海水鹽分比重而誤差


因此配置多大咬鉛,不能過度依賴重量數據,漁人單純只是要達到,


壓線組入水所呈現的角度,而這個入水後角度沒有絕對答案......


IMAG1662_1  


竿   がま磯 競技チヌ0號


捲    BB-X TECHNIUM Mg C3000DXG


母線 G9 1.5號


子線 巨物1.5-1.75號


波    KO ATT  G2    斷浪mini  B號、3B  


鈎    OWNER速攻8-10號


餌   南極蝦、練餌


乾潮  09:55   小潮


釣組阿波半游動


最大黑牛回家過磅三斤半、斤級黑牛五匹、其餘巴掌下釋回


IMAG1677


 


圖五可對照地形


 


Screenshot_2016-01-01-06-16-50  


天氣冷水溫降,惡劣氣候黑鯛全靠岸暱食,淺場不要錯過!


2018東嶼坪-大蜈蚣記行

原本計畫是在上豬母挑戰的,出發當晚船長詢問...還有誰沒登記的?阿全便說豬母四個人! 船長:豬母已經有四個要上囉!我跟阿全四眼相對愣了一下...我即提口大蜈蚣有人上嘛?船長回:大蜈某郎寫......啊某一定ㄟ凍去喔!最後我們還是先登記了豬母,到了再說! 午夜到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