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阿波選用問題

很好奇的想問各位前輩
如果釣場10米深、直落提防、水左右流
這樣該用多重的阿波?
我看很多前輩只用3B或5B
疑問是 水深這麼深這麼深用這麼輕要沈很久耶
不懂為什麼要這樣慢慢沈、明知道魚在底下
為什麼要釣這麽輕的阿波呢?
還有就是想問、水中跟潮受差別在哪?功能在哪?



在很多時候,餌在水流中沉落的狀態,是誘發魚兒攻擊的關鍵~這是之所以有人愛用輕釣組,以及為什麼子線要用長的原因。

而10m看似是個頗深的深度~可能是人本的認為:厚!掉下去會踩不到底....會GG喔。

但扣除3m子線長度後,丹錐深度遊動距離,約就只剩四潯多一點。

樓主下回到海邊時,先不急著釣,丟一個3B咬鉛在磯際,計算下它沉落的速度,你就會對地心引力恢復信心。

以目前普遍一般釣友習慣的釣距,約就兩三竿之內,風線受風或水的影響長度不算大,實際上在一般微風環境釣10m深度,用5B釣組就很OK了。

我想您又會想問~~那1.0、1.5規格的,不就要到30m深的釣場用啦?

那就要先擺脫一般釣友,喜歡在空氣裡空想的毛病先嘍。

在瞄準深層目標對象時,除了深度考量,別忘了還有釣距的問題需要納入考量元素。
而事實上釣距間,風線受到的風或水干擾,對釣組下沉的影響,是多過光是要求釣組下沉的力道。

要確保重量,可以把釣組順利拖下設定的深度,以及長距離的風線,較大規格的丹錐是必要的。

當然,如果您只要釣冬磯活躍的黑、白毛之類,追食泳層較廣的季節對象時,我覺得5B以內應該都是足夠了。

不過您要對較重的規格比較有信心,也是無妨,用1.0的快到達定位,餘下的3m深度,讓子線去表演「緩落」、「自然」也是沒問題的。

而如果要遠攻離岸較遠,深處的瀨區黑毛群時,還是務實點,挑重點的規格,會比較容易達到目的。不過,因為日本模特兒沒這齣戲碼,所以時下高手也大多不玩這套,僅都還是以磯際至放流這個範圍,做為腳本,照本宣科而已。

說到潮受,其實就是水中,說水中,其實也就是承受潮流的潮受,這樣說懂吧?!體格小一點的水中,和潮受功能是差不多的,差別只在塑膠潮受,可以做得更小巧,搭配更輕量的釣組,來發揮水中的作用。

題外話,應該也有不少釣友對「長子線」或「緩降的餌」,與「短子線」與「沉快點」間,會有非常多的分歧見解,但相信我,幾十年超時數的體驗,前者會讓你不需等魚瘋狂大咬,就能常有大咬。後者當然也能釣到魚,但明顯的效果就差很多。

我從古早子線中間必夾一粒咬鉛,那個鉛從特大(約5B),演變到3B,再降至2B~B,到現在子線中段絕不咬鉛,至多為穩定餌的姿態,在緊埃著鉤子上方,夾一個G4或G6米粒鉛。

這是我個人的演化過程,提供參考。

重墜短子線,或是子線夾成機槍彈帶~好幾粒鉛,不是釣不到魚,是效率會差很多很多,當魚正常時,你會覺得不太咬,花花咬,甚至不咬。只有在天候機會,季節機會,或是魚群集結機會,瘋狂的不GY的時候,這樣的方式才會大咬。

要常大咬?還是一年偶爾大咬幾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18東嶼坪-大蜈蚣記行

原本計畫是在上豬母挑戰的,出發當晚船長詢問...還有誰沒登記的?阿全便說豬母四個人! 船長:豬母已經有四個要上囉!我跟阿全四眼相對愣了一下...我即提口大蜈蚣有人上嘛?船長回:大蜈某郎寫......啊某一定ㄟ凍去喔!最後我們還是先登記了豬母,到了再說! 午夜到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