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黑牛的釣棚

黑牛的齒列好像天生就是注定用來掰啃貝類的工具,這也是它覓食時,比其他種類的黑鯛更親近基底或是岩壁的原因。 
 
它也比其他黑鯛品種更習慣在亂石堆中巡弋,所以中鉤後的反應也跟其他黑鯛不同,鑽鑽鑽~是唯一中鉤後不宜放線的黑鯛品種,因為它所處的環境必是障礙物較多之處,它又愛鑽,稍一讓線,就有可能讓釣線碰到障礙物而應聲而斷。 


釣牛,因為它不習慣「追物」,瞄準的大多是依附在岩壁上的貝類,所以不只釣棚要親底或親壁,而且對釣餌的穩定度有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水勢較動蕩的標點,如果是用較輕漂的南極蝦當餌的話,緊挨鉤上方咬個G6或G4咬鉛,對釣果會有不少的助益。 
 
在基底是亂七八糟之處,也沒必要一定把釣組深度拉到拖底,那樣光是掛底的必然意外,就會搞到釣興全無,而且每跟地球奮力拔河一次,都有可能把誘集的魚群驚散,只要依上面方法,讓餌在基底附近穩定的移動,就能引起肥牛的攻擊慾望。 
 
重點簡單的說,餌就是要夠穩定,不能飛飛的隨水勢東飄西移,這樣肥牛就懶得追咬。 
 
 
而所謂穩定,不一定就是一定要近底。過往在西海岸用螺釣的經驗,魚群夠大群時,因水流快,誘餌的螺下降的角度也較大,想先搶到餌的魚就會欺上較高處,5潯深的標點,只釣3潯就能連莊3~4斤大牛連續2個小時~當然那是魚群密度極高的狀況。這裡想表達的是,螺餌圓滾滾又有比南極蝦更高的比重,下沉過程比南極蝦「穩定」,而若是用南極蝦為餌的話,我的經驗是一定要加個小咬鉛「定」穩鉤餌,對釣黑牛比較有優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18東嶼坪-大蜈蚣記行

原本計畫是在上豬母挑戰的,出發當晚船長詢問...還有誰沒登記的?阿全便說豬母四個人! 船長:豬母已經有四個要上囉!我跟阿全四眼相對愣了一下...我即提口大蜈蚣有人上嘛?船長回:大蜈某郎寫......啊某一定ㄟ凍去喔!最後我們還是先登記了豬母,到了再說! 午夜到了東...